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每年約有5,400名口腔癌個案,2,300人死於口腔癌,嚼檳榔、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奪命。篩檢政策 國外研究顯示,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口腔癌之死亡率。

◎什麼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頰黏膜、齒齦、腭部、及顎骨等。病理組織學上包括鱗狀細胞癌、疣狀癌、肉瘤、唾液腺癌、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等;另外有些全身性癌症亦有可能轉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癌症、乳癌、肺癌、肝癌、攝護腺癌、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不同的口腔癌臨床特性不盡相同,以下我們主要將介紹的是與咀嚼檳榔習慣最有相關性的鱗狀細胞癌。

◎口腔癌的成因

【檳榔子(俗稱"菁仔")不加紅灰、白灰,本身就是"致癌物"】
  慢性刺激,包括機械性與化學性刺激,可能會導致口腔癌的產生。造成口腔癌的慢性刺激形式有許多種,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是三大兇手,其中又以嚼檳榔致癌的效應最為明顯。其它被提及的可能原因還包括梅毒、陽光照射、營養缺乏、放射線治療、不良口腔衛生及補綴物、職業等可能原因。
  嚼食檳榔會導致口腔黏膜的傷害,甚至進一步產生口腔癌症,在許多人體基因或毒理學的研究上,都已得到明確的證據,也獲得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認定。在台灣,檳榔嚼食的方式,第一種是荖花檳榔塊,俗稱紅灰檳榔,是將整顆新鮮的檳榔子剖開後,夾入切塊的荖花或荖藤,然後加入熟石灰、兒茶素及特殊香料配成的紅灰。第二種是在荖葉葉面上塗上石灰,包裹整顆新鮮的檳榔子,俗稱包葉或白灰檳榔塊。檳榔子是檳榔樹的果實,由植物纖維、多酚類化合物(如單寧酸)、生物鹼(如檳榔素arecoline、檳榔次鹼arecaidine)等多種成份組成,其中生物鹼和多酚類化合物已被證實具有致癌性。大量攝食檳榔生物鹼時,會抑制大腦活動,出現行動遲緩的現象。在口腔黏膜上塗抹檳榔子萃取物,也發現可使腫瘤數目增加。配料中的荖花、荖藤及荖葉含有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包括黃樟素、丁香油酚等。其中黃樟素在體內會被代謝為hydroxychavicol (HC),而高濃度的HC會對細胞造成氧化性傷害,產生基因毒性、染色體異常等,因此黃樟素已被確定為致癌化合物,特別是誘發肝癌,也已知會形成黃樟素-DNA鏈結物。丁香油酚則有毒殺細胞的效果,它可使細胞內重要解毒物穀胱胜肽濃度降低,導致細胞死亡。配料中的石灰、紅灰會在口腔內造成高鹼性環境,在鹼性狀態下,檳榔子中的成分單寧酸會呈現紅灰色,這也是檳榔族會吐紅汁的原因。這時單寧酸會釋放出自由基,破壞口腔黏膜細胞,進而演變成口腔癌。此外,石灰或紅灰中可能含有二十多種金屬元素,有些甚至含有高致癌性之砷。而紅灰中的兒茶素,當濃度過高時,亦會有細胞毒性之反效果。

◎口腔癌的前兆、代表性的口腔癌前病變-『白斑』
  口腔白斑是最常見的一種口腔癌前病變,統計約有一半以上的口腔癌在發生前,口腔黏膜會先產生長期存在的白斑病變。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口腔白斑與嚼食檳榔有密切關聯,其餘致病因素包括飲酒、抽菸與口內不良製作假牙及銳利牙齒邊緣長期刺激所造成。口腔白斑需進一步切片確定診斷,以排除已產生口腔癌的可能性。大部分的口腔白斑屬於良性病變,病理診斷包括早期的上皮細胞層角化過度、上皮增生或輕度、中度或重度的上皮變異,這些上皮變異才是真正的癌前病變;當診斷僅為早期的上皮細胞層角化過度或輕度的上皮變異時,患者若能戒除檳榔或其它致病因素,一部分白斑病變有可能自行消退,但若病變已進展成中、重度上皮變異或上述致病因素繼續作用時,日後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原位癌或是真正的口腔癌了。

◎口腔自我檢查,方便、簡單又健康。
    照鏡子觀察臉部外觀:
1.看臉部是不是左右不對稱,或有無突出的腫塊。
2.張口有無困難。
3.用手指抓住咽喉(頸部),吞口水看看是否有異樣的感覺?
    照鏡子檢查口腔內部:
1.翻開臉頰、上下唇檢查口腔黏膜、牙齦有沒有硬塊、變色(白色或紅色)、變粗糙或超過兩個星期未癒合的潰瘍。
2.伸出舌頭左右擺動,看知覺是否正常;捲起舌頭看舌腹、舌緣、口腔底部是否有突起、硬塊、潰瘍等症狀。
3.張嘴發出「啊」聲,檢查軟、硬顎和懸雍垂是否有突起、硬塊、潰瘍等異常現象。

口腔黏膜檢查相關資訊

 


補助對象及條件
國民健康署有效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接受檢查),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篩檢地點
民眾可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檢查。

 

檢查注意事項
檢查前將由醫護人員確認年齡或身分是否符合、是否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之行為及近2年是否做過相同篩檢,取得受檢人同意並簽名後,由醫師提供篩檢服務。

 

更多資訊
原住民朋友記得出示戶口名簿/戶籍謄本、或是填具聲明書表示身分後,即可接受檢查。

 

 

   佛教正德醫院預約檢查   掛號專線:04-37026588#1160 、網路預約掛號(家醫科)

檢查結果異常該怎麼辦?

(1)若為陰性(即指沒有異常),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

(2)若為陽性,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請於兩個月內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門診進行確認診斷,後續應遵照醫囑每3-6個月定期追蹤1次。此外,要立即戒檳榔、戒菸與戒酒,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資料來源】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3&pid=1118
2.台中市政府衛生局: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394526/post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